李天霞是王耀武黄埔三期同学,军校期别高于张灵甫一期,
在王耀武麾下则长稳坐第二把交椅。王耀武升军长,李天霞就接老同
学的第51师师长,再升第74军副军长。因为王耀武系统普遍视第74军
根本,新发展的第73军及100军在地位上自然次于74军。
如果李天霞调任74军军长,在王耀武系统中无疑是一种荣升。
而李天霞本人对这个荣升也是志在必得。
为什么王耀武要跳过李天霞,让张灵甫接任军长?
李天霞早年也是一位能披坚执锐,冲锋陷阵的猛将,但是以李天霞在
上高会战中表现光察,他似乎无法胜任较高层级的指挥职务,
军,师指挥官讲究的是能够独当一面的战术修养与适切果断的决心,
而李天霞在上高的表现证明他本人在这方面并没有合适的天份,他
指挥的51师确实以勇敢坚强的作战精神执行上级交付的作战任务,
但是当任务需要李天霞个人的独断专行的时候,李师长就现得不知所措,
这使他的51师被日军两个大队绊住,无法参加最后的围歼。这证明
李天霞缺乏独当一面的天赋。相比之下,在上高会战中由张灵甫所
领导的58师不但作战坚定,而且能够灵活应对战场上的实际态势而有
以劣势兵力独当一面的能力。1942年2月折赣会战前夕,王耀武把李天霞
调升第74军副军长。这个调升实际上显示出王耀武对李天霞作战能力的
不信任。当时为了确保攻击军有充足的兵源,军政部特别安排每个攻击军
配属一个师管区,这个师管区的新兵完全以补充这个攻击军,
而师管区司令则由该攻击军的副军长兼任。这个方法很有成效,
后来许多主力部队也纷纷取法。王耀武员本以第74军副军长施中诚将军
兼任这个师管区师司令,但是李天霞升任副军长之后,
王耀武将施中诚副军长调回第74军并改派李天霞到独山以副军长兼任
管区师司令,这等于变相的让李天霞离开部队。李天霞在独山足足
呆了两年。
一直到1944年3月第100军军长出缺,王耀武因为身
边没有较合适的资深将领接任军长,才再将李天霞调回部队。 |